聊聊上海国际电影节幕后(下) 世界报道

百度新闻   2023-06-21 13:52:18

很多人都会好奇,记者在电影节看电影有先天优势吗?

很遗憾,记者不仅要抢票,还因为工作忙不过来,干活到凌晨四点,忍痛放弃拼命摁手机才抢到的票。因此检票员们常会团队作战,共同策划选题、分担焦虑,大家为爱发电,全力投入“追星”大业。

为什么那么拼?因为在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我们与文娱产业金字塔尖——电影是那么近。我们不仅看到大明星,还看到电影工业真正掌舵人、制作人、导演们的泪与笑。


(相关资料图)

记者抢票心得

在展映单元里,想要看心仪的影片,记者也要提前做攻略和抢票,而且,考虑到电影节期间报道任务比较重,在工作优先的前提下,往往只能选择临近闭幕时或没有“大活”的场次。

除去个人兴趣,首映片和带见面会的场次是优先考虑的。除了第一时间看到新片和享受主创交流氛围外,也多少带着一点工作的私心——如果内容够好,可以立刻跑出去找个咖啡馆坐下写篇影评或见面会侧记。

由于每一年都要在开票那天采访抢票情况,关于官方、民间包括资深排片人“四眼老王”在内列出的抢票秘籍,大家早已了然于心:郊区影院、偏远座位、大光明二楼。

不过,今年某位资深影迷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观点:由于秘籍流传已久,使得大家都去抢边边角角,最中央的座位反而可能成为漏网之鱼——言之有理。

今年,记者第一时间点了《甜蜜的家》大光明千人厅的最后一排,隔着25排看出席见面会的日本导演斋藤工,把华为手机变焦拉到极限,也只能照到模糊的轮廓。但他一开口,整个电影院顿时弥漫着荷尔蒙的气息。主持人安排合影时,听到前排响起尖叫声,原来是斋藤工在回过头拍观众。显然,他也想给自己的上影节之旅留个纪念。正当观众们整理面部表情时,斋藤工已经飞快地拍完了,潇洒地把手机塞进衣服口袋。

由于这部电影是在上影节世界首映,斋藤工坐在影院里和观众一起看了片。当主人公知道自己前女友已死时,记者前面一排的男观众突然打了个喷嚏,在鸦雀无声的恐怖氛围里莫名戳中了大家的笑点。有趣的是,在映后交流时,斋藤工也注意到这位打喷嚏的观众,并且封他为“今天整场的mvp”。

特殊的仪式感

由于临时采访冲突或被“放鸽子”,记者也遇到转票的问题。比如原本约了朋友一起看《如果不让上司注意到这个时间循环就无法结束》,由于时间在下午6点半,对很多上班族来说有些尴尬。一连被六个人放了鸽子后,最后一位“鸽者”出于责任感,在一个影迷群里出掉了这张票。

向对方转票时,记者表示不需要收转票费,于是人生中第一次被叫了“女菩萨”。《如果不让上司注意到这个时间循环就无法结束》是一部让年轻上班族很有共鸣的影片,现场观影时掌声、笑声不断,收票者发来的祝福也很有上班族之间的默契:并不是“升职加薪”,而是“加班涨薪”。

这样的奇妙氛围和特殊的仪式感,只有电影节上才能体会得到。采访影迷观众,他们的讲述很精彩,很有画面感,而记者自己抢票并去影院体验现场氛围,也是报道中难以替代的一部分。

闭幕式严控人数,文字记者无法前往红毯和典礼现场。闭幕颁奖时,上海大剧院搭建了专门的采访间。文字记者们集体看现场直播,颁奖结束后,获奖者手捧金爵奖杯和证书从通道走到采访间接受采访。颁到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等重磅奖项时,现场记者也都激动、紧张地围到电视机前,好像在看世界杯的关键进球。的确有几个获奖结果出乎意料。

请不要错过《你好,妈妈》

金爵奖主竞赛单元影片安排了媒体看片,12部影片大多排在6月7日至9日的三天时间里,从早到晚,大部分记者很难全部看完,尤其9日还要准备做开幕新闻报道。选哪几部入围影片看,只能碰运气。

幸运的是,最终获今年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的《658公里、阳子的旅途》,诞生影帝“双黄蛋”的《不虚此行》《第八个嫌疑人》全被我们押中了。

《658公里、阳子的旅途》堪称一部“公路丧片”,在类型、选题和艺术表达上都有创新之处,“社恐”在荒郊野外想办法搭车回家的故事有不少市场向的看点,可以理解它为何能包揽这么多重磅奖项。

记者此前没有看过菊地凛子的影片,在这部影片里,她看起来是素颜出演的,打扮很简单,但眼睛非常美。

记者还看了山田洋次的《你好,妈妈》,这是本届电影节印象最深的一部电影,它没有任何技术性煽情,但会触及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你不由自主地泪流满面。如果将来这部影片有机会引入中国,请一定不要错过。

组委会“请客”吃盒饭

对电影记者来说,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说是全年最忙碌的时刻。每天几乎从早到晚都“驻扎”在电影节主会场银星皇冠酒店里,有几天还要一大早赶去松江或普陀的分会场。

电影节组委会为媒体提供了很好的服务。有一层楼有专门的新闻中心,采访完可以立刻冲进去写稿。因为活动太多,笔记本电脑的电量难以维持整天的工作,有时候要抢座位下的插线板,不过即便忘记带充电线,现场也有公共笔记本可以使用。

头几天活动安排较满,新闻中心附近的共享充电宝常常是借空的状态,有时需要跑两个楼层去找。

记者还可以凭证件去固定楼层“领盒饭”。盒饭装在印有上海国际电影节标识的纸盒子里,有荤有素,也都用印有电影节logo的纸板封存好。从包装来说,可能比不少剧组的盒饭还要精致。不管口味如何,让人感觉到温暖和尊重。

因为采访太赶,记者常常会错过“领盒饭”时间或根本来不及吃。在新闻中心的桌面上,可以看到不少面包、饼干等速食产品的包装袋。

念念不忘的人啊

每年电影节是上海明星密度最大的时候。有明星,就少不了粉丝。《不虚此行》因为胡歌主演,媒体见面会成了金爵奖主竞赛单元入围影片中上座率最高的。电影节严控场内秩序,发布会门口设置机器,注册媒体经人脸识别认证后才能进入,此外还有西装革履的大码保安守门。饶是如此,还是有神通广大的粉丝出现在现场。胡歌一行入座,快门声哒哒哒哒像机关枪一样不停,比摄影记者还像摄影记者。

相比经纪人、助理、宣传、保安层层包围的明星,真正的大佬比如制片人、导演轻松很多。今年另一位影帝大鹏夺奖的影片《第八个嫌疑人》,采访间安排在同楼层两端。明星演员的一端,有两个大码保安守住,光有注册记者证不行,还要宣传跑出来一个个认人、领人。另一端的导演采访间就没有那么多“关卡”,记者们有默契地在门口等候。

李子俊导演远看像影星任达华。普通话不流利的他一直担心记者听不懂,连说“不好意思”。其实李导的分享很透彻,他聊起自己喜欢贾樟柯电影,还有《钢的琴》,这类现实主义电影和他的港男装扮看上去不太搭,不过完美解释了《第八个嫌疑人》的纪实风格。采访结束时已过晚上八点,导演和记者们一起走出采访间,等待演员一起去“干饭”。

在经年累月的采访中,我们经常听到主创提起“真诚”。真诚到底是什么样呢?也许就像李子俊会直言创作困惑,还和记者讨论来龙去脉,或者像另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导演陈可辛。

首先,记者被陈可辛异常标准、带“儿化音”的普通话震惊,然后,他竟然在上大师课时,当着满场几百位观众哭了,还不止一次!最后,陈可辛敢于暴露自己的技术短板,坦言对影评人的复杂情绪,对票房、口碑的在意,比起那些“我只做自己,不care别人怎么说”的艺术家,更让码字人深有共鸣,狠狠点头。

对此,同事大表赞同,她认证,采访《夺冠》时就感到陈可辛不做套路式感言,不回避困难,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愿每个采访对象都能如此!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本文作者:钟菡 诸葛漪

猜你喜欢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