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夏商周考古学斗智斗勇的60天|全球短讯

哔哩哔哩   2023-04-29 23:03:46

大家好哇,我是佳佳。


(资料图)

这是我考古学系列的第二篇文章,我想主要和大家讲讲我学习夏商周的考古学的心得,方便喜欢考古学的朋友入坑。

说起夏商周三朝,我一开始并没有想到我会在上面耗费2个多月的光景,毕竟,无论是殷墟甲骨,还是武王伐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我都是有在历史课本上见到过的。

然而,我开始接触夏商周考古学时,我才发现事情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首先,相较于史料、史实,夏商周考古学关注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了遗址、遗迹、遗物上,所谓“史书记载”则更多地成为了一种辅佐其验证某座城址的性质的方式。

比如,对偃师商城性质的判断,就援引了《汉书·地理志》的商都西亳在偃师尸乡或称汤“作宫邑于下洛之阳”的说法,加之其宫殿区内出土有池苑和祭祀区,断定其为宫城西亳的遗址。

于是,与《史记》相比,夏商周考古学其实并不好玩你几乎不会在书上看到任何有趣的历史故事,而是一些诸如一座城多长多宽多高、随葬陶器有哪些、墓葬形式是什么等枯燥的数据和描述,总会有种我学的是夏商周的恍惚感。

另一方面,夏商周年代的判断,是通过考古学的地层学与类型学去进行了的。

例如,邹衡先商在1956年发表的《试论郑州新发现的殷商文化遗址》一文中,主张把殷墟分为早、中、晚三期。后来,大司空村发掘后,安阳队把殷墟阶段分为两期,即所谓的大司空I、II期。再后,邹先生和安阳队又进一步分期,其中,邹先生结合殷墟各方面材料综合分析,得出了4期7段的结论。

但是这会随之带来一个问题:之前的结论很容易因为新材料的出现而被推断,以后的结论又因为材料不足产生诸多分歧,很不好学。

第三点,是夏商周考古学的重点,除有关注王都地区(即都城和主要城址),还有同时期的其他遗址,理清楚各遗址自身的情况,以及其变化发展,也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

当你好不容易整理完春秋战国的上百页资料,却发现在一个名为“其他”的目录之下,还有好几百页陌生的资料等待着你时,放弃几乎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好在我已经走过了这样的一条路,熬过了最难的一段时期,知道接下来将会面临着什么,也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所以我把我的方法写在这里,给我,也给想要学习考古的你。

1.  word整理,善用复制+粘贴

我的史前考古学笔记是完全手打,每一个字都是我自己敲进去了。我在学习夏商周考古学的时候,一开始也是用的这个方法,在看到西周的时候,我就明显感觉我的进度落后于我的目标计划(我是2023年12月考研),加上很多字我不认识,来来回回就花费了很多时间。

每天投入大量的时间却见不到明显的成效,是最容易让人心生退意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也确实因为学习压力大,选择了自我放纵,熬夜打游戏、追剧,加上那段时间肩膀不好,睡不好,整个人就更难受了。

直到有一天,我在路上散步的时候,突然想到学姐给我的笔记里,有附赠这本书的电子版,于是我赶紧回家把它导成了word形式,复制粘贴我认为可以不用手打的部分,这才熬过了我学考古以来的第一个卡点,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形式真的是次要的,效果才是主要的,切莫因为形式丢了效果。

2. 考古思维 + 系统思维

我把这点放在一起,是因为我的考古思维是随着系统思维建立起来的。

以“文化”为例,首先“文化”是考古学中的重要因子,比如在井中伟、王立新先生编写的《夏商周考古学》一书中,一级标题是以文化命名的,如“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殷墟文化、西周文化……”,而在“文化”下面又有具体如“命名、分期与年代、王城都邑、礼制信仰、生产经济……”,后者很显然是文化组成的部分。

而对于我们,尤其是跨专业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则要以书本为师,不断地回归到书本中,体会、模仿老师们的写作思路,在此之上,去粗存精,形成自己的笔记。

就我个人的学习而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发掘与命名

分期、分布范围、具体类型

某一类型下:

1) 城址:长宽高、形状、壕沟有无,大型建筑有无(若有,分布情况)、城门、道路;

2) 宫殿(若有):位置、建筑的关系、性质

3) 居民居住区、

4)作坊区

5)墓葬区

6)其他

至于教材和网课,我推荐

1). 《夏商周考古学(第二版)》,B站上有井老师的课程,

2).  刘绪老师的《夏商周考古》 

3).  郑州大学夏商周考古学网课

3. 坚持下来

最后,是如何坚持。

由于考古本身并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其实不止考古,做任何事情都是,做成以后才会轻松快乐),所以思维溜号,抑或是间歇性想要放弃,都是非常容易发生的事情。大家在学习/做事的过程中如果有类似想法,请不要攻击指责自己。把烦躁、困难当成是一种提示,从中找到问题所在,解决掉它才是真正一劳永逸的事情。

对于学习中的倦怠,我有下面三个建议,希望能够帮到你:

1. 学习模式多样化

以考古为例,如果你只看一本书,肯定会觉得很辛苦,既累人进度还慢。如果能在看书的同时,听听网课,或者看与之相关的其他书籍(如我在看西周部分时就找了一本讲西周历史的,看得我津津有味)就会舒服很多。

2. 在当日第一页折角

获得感低往往是因为付出没有大大方方地记下来,无论是番茄工作法,还是在当日看的第一页折一个角,不时地回看进度,都能够带给自己力量和安慰。

3. 接纳自己的放纵

放纵,很多时候,并不需要被视为洪水猛兽。压力大的时候想要放松,放松够了想要继续奋斗本就是人性。所以别让自己因为学习、工作过上苦行僧的生活,松弛有度方能持久。

以上,希望未来能与你同行呀~ 

猜你喜欢
最新资讯